追逐书画的“拐杖”教师

哒、哒、哒……

在铜仁市儿童福利院,一位拄着拐杖的男教师穿过走廊,走进书画室为孩子们上课。

从一名偏远山村的穷孩子一路奋斗成为书画教师,他是黄毅。在这场艰苦的“书画之旅”中,他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勤奋创造奇迹,先后荣获铜仁市民政局优秀共产党员、铜仁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残疾人自强模范”、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一系列荣誉。

“感恩社会,感恩时代。”数十年来,当人们致以掌声时,黄毅则是投入大量精力义务带领大家参与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自身经历帮助人们点亮心中那一束光。

困在山村

1985年,黄毅出生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冷水乡木材溪村,6岁时的一场感冒,由于错过医治的最佳时间,致使他双腿落下残疾。

村民们关于黄毅的一个共同印象是,他总是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拿着凳子在院子里来回走动。“因为行动不便,他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坐在家门口发呆。”这是黄成兵印象中的黄毅,黄成兵是黄毅当时为数不多的伙伴。

“他每次来我家,都会跟我分享他读书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从小学到高中,一放假就会来我家。”黄毅说道,这段时光至今难忘。

他们见面时,黄毅对知识的渴望,他的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请村小教师吴群英到她家教黄毅识读汉语拼音字母。“吴老师教了几遍拼音后,我学着学着就把它记成了顺口溜,后面慢慢地就识字了。”黄毅坦言。

他对知识的渴望并不止于识字。平日里,黄毅趴在水泥地上,以水为墨,临摹《玄秘塔碑》上的一撇一捺,后来,白色石头当笔,临摹《思想品德》《自然》《美术》等课本书上的图画。

“为乡里乡亲写春联,画画,还可以混口饭吃。”黄毅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一家人穿不好、吃不饱、睡不暖,爸爸妈妈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我在家里又帮不上什么忙。”

黄毅在六姊妹中排行老大,在他的记忆里,一直有一道挥之不去的看书“阴影”。“我那时,只能悄悄地用我妹妹们的书,还不能把书弄脏。”他笑着说了起来,“他们怕我把书弄掉,会被老师说。”

拿到一本新书,黄毅会马上捧在手里,轻轻地翻开,闻书里的墨香味。落下残疾后,是书籍,给了他慰藉。

走出县城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黄毅孜孜以求的机会来了。2003年,他写了一封信寄给松桃苗族自治县残联,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收到松桃自治县残联理事长刘仁美回信的那天,黄毅心里充满了即将走出门所带来的喜悦。然而在他来到县残联后,激动的心情荡然无存,原是县残联了解到黄毅身体并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综合考虑下,并不打算给他安排就业。

希望破灭了,黄毅也没有赶上回家的车。在县城的那一晚,他没有选择住招待所,而是在马路边呆呆地坐着,对未来的人生充满疑惑。“住招待所就感觉太浪费了,10块钱又会白花。”

“疑惑时,他会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黄成兵的记忆里,黄毅破罐子破摔了近3年,意识到不对劲后,他把县残联的回信找出来又看了一遍,发现上面有电话号码,当场就打了过去,希望对方再次给予帮助。

答复他的还是刘仁美,在问清楚黄毅的想法后,刘仁美积极和松桃自治县教育局对接,解决了他的绊脚石。在他们的帮助下,黄毅有了继续前行的方向。

为了抓住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学习起早贪黑。“英语根本不认识,数学多数不会做。”黄毅说,还好有黄成亮,从头到尾给他补课。“他那年刚好在读高中,把所学的知识都给我讲了几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毅考上了大学,被铜仁学院艺术系录取。

求学之路

2006年,黄毅第一次拄着拐杖踏进校园,在艺术系报道当天,有人问的第一句话是,“你还用学习书画吗?”那人无意识地出于刻板印象的发问,至今仍让他感到刺痛。

“他忽略了我们这个群体,我要改变他对我们的认知,我们也是可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黄毅坚定地说。

那时,黄毅每天6点半起床,除了去上课,不是去图书馆就是去书画室,晚上常常学习到深夜一两点。“他零基础学习书画,勤学善思。”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谢云中说,同学们都很照顾他,一到下雨天或下雪天,还会主动背他上下课。

王叶新经常背黄毅上下课,每隔几天还会去他的寝室,帮他凉洗好的衣服。“一个月300元的生活费,他长时间节俭一日三餐的开支,造成了他后来营养不良,胃出血住进了医院。”王叶新说。

“学校是你的第二个家,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可以跟我们说,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在铜仁学院党委、校领导的关怀下,免除了黄毅在学校期间的学费,还给他在图书馆楼下安排了一间个人宿舍,方便他学习,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大家的帮助下,黄毅的书画创作也在日臻完美。大学期间,他的参赛作品荣获“铜仁学院社团联合会第四届书画展”国画一等奖、“铜仁地区残疾人文化周”国画金奖、全国建国六十周年书画大赛国画“优秀奖”等奖项,但他没有放在心上。他觉得,作为一名学生,首要的是努力把知识学好,书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才是他最大的心愿和最看重的事情。

“书画这条路,唯有热爱与坚持。”黄毅大学毕业后,在给学生们上课时,他逐渐越发现了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为了充实已有知识,我爱人王爱琼陪我去武汉、南京、北京等城市学习书画知识。”

“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告诉我们,他没有想到我们是从贵州专门来北京学习书法,他当时感到十分惊讶!”黄毅说,他们传授的知识,更新了他的书法理念。“今年,我打算去西安学习一段时间,书画这条路,学无止境。”

追逐梦想

“无论什么年代,我们要想出成绩,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黄毅认为,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他们不能改变,只能做好当下。


2014年来,铜仁市儿童福利院走出了19名大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自己是有用的。”黄毅说,他这样做也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在寻找一个价值。

河流从不催促过河的人。黄毅还在上大学时,带头成立“宏志学会”,把那些和他一样家庭困难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通过自立自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期间,黄毅积极发动学会成员进行捐款,他从生活费里拿出100元带头募捐,拄着拐杖把1200元善款送到了铜仁市红十字会。

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黄毅为碧江、印江、沿河等区(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残疾学生筹集励志奖学金17000余元,还为困难群众送去大米、食用油等价值20000余元物资。同年,他在铜仁市残联的帮助下,组织成立市残疾人书画协会,后来,还在万山、石阡、江口等区(县)筹建7所乡园书画室,助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发起爱心接龙捐款活动、筹集励志奖学金、筹建乡园书画室……数十年来,黄毅对办好公益活动的每一件小事都很执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入选铜仁和贵州好人榜。但是,他总觉得,“自己能做的太有限了。”

“黄毅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是一个自强典型。”铜仁市残联副理事长王永芳说,“我们一直在挖掘一些残疾人的故事,引发社会各界人士一起来关注他们。”

“人心齐,泰山移。”黄毅未来计划在全市成立一个残疾人书画基金会,他说,“这样能帮助更多的人。”

淋过雨的人更懂得为别人撑伞,黄毅表示将会继续守着铜仁市儿童福利院那间书画室,做孩子们的“一道光”,全力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编辑:李桃红 校审:罗灿

初审:顾云爱 终审:刘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