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暖照幸福来!贵州铜仁市残疾人联合会五年工作综述

1672025073116661.jpg

12月23日,铜仁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全面回顾了市残联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五年,铜仁市残联以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宗旨,切实履职尽责,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体、维权等工作,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残疾人生活不断改善、残健融合不断强化,为市域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精准帮扶,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五年来,各级相关部门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建立防止残疾人返贫致贫预警和帮扶机制,分层分类落实社会救助,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1672025176226576.jpg

“十三五”时期,全市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解决,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得到全面保障,贫困残疾人医保参保率和危房改造完成率达到100%,6467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成为铜仁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

进入“十四五”,各级残联组织建立防止残疾人返贫致贫预警监测和帮扶机制,每月向同级乡村振兴部门推送因残致贫预警线索。建立“普惠加特惠”的助残政策体系,分层分类推进残疾人社会救助,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672025217864384.jpg

每年有3万多名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4万多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有4万多名重度残疾人全额或部分得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贴,20928户重度残疾人家庭享受无障碍改造福利。2022年,市残联出台《残疾人困难临时救助办法》,进一步强化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支撑。

助残惠残,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拓展

五年来,各级残联组织从残疾人最关心的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等基本民生需求入手,实施系列扶残助残惠残项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拓展。

1672025258711784.jpg

1672025258670864.jpg

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定点机构发展到6所,涵盖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自闭症等康复训练项目。铜仁康复医院、铜仁宏昕康新中医医院、铜仁市特殊学校、思南县民族中医院被认定为省级康复服务骨干机构。实施基本康复支持性服务、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等重点项目,累计为59995人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3400人次。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明显改善。发挥同教体部门的联动作用,积极推进残疾人学前康复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和中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市残联出台《残疾大学新生助学补助暂行办法》,争取上级残联和社会资源资助残疾大学新生369人。

积极探索农村残疾人托养新路子。“铜仁经验”在全省推广,2019年铜仁市残联受中国残联邀请,出席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在北京共同举办的残疾人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工作”主题论坛暨经验交流会。

1672025297783412.jpg

全市建成农村残疾人托养中心23所,2021年全省农村残疾人托养照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铜仁市召开;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5437名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制定出台《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办法》等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五年来,9664名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创办省、市级示范基地81个,支持568名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发展残保金转股分红经济实体95个,吸纳残疾人就业456人,利益联结脱贫残疾人10565人。

1672025323396292.jpg

残疾人文化服务更贴心。支持碧江区、江口县、石阡县建设视障阅览室,支持铜仁电视台、德江电视台开播手语节目。

易地搬迁,残疾人后续服务持续深化

五年来,各级残联组织着眼于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残疾人服务阵地覆盖、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残疾人后续服务持续深化。

1672025353915077.jpg

100名残疾人以上社区先后建设33所阳光幸福家园——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站。每个综合服务站配置综合服务室、康复训练室、心理疏导室、就业培训室、工疗室等功能场所,满足残疾人群众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成立易地搬迁社区残疾人协会组织,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密切联系各类残障人士,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诉求,协助社区开展残疾人工作。

在50名残疾人以上社区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就近为残疾人提供走访探视、信息管理、康复指导、辅具适配、就业服务等工作。

1672025384808007.jpg

开展易地搬迁残疾人示范安置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已创建6个省级、31个市级易地搬迁残疾人示范安置社区;出台社区康复示范站创建方案,成功创建4个省级、6个市级社区康复示范站。

市残联出台《残联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暂行办法》,为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残疾人就业提供政策支撑。部分安置社区引进适合残疾人工作的代工项目,如:德江楠木园社区的鞋业、袜业车间,万山丹苑社区的朱砂工艺、微电子车间等,为安置社区残疾人就近灵活就业提供便利。

残健共融,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广泛

五年来,各级残联组织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责,积极倡导“残健共融”理念,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教育引导广大残疾人朋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广泛。

1672025416507773.jpg

全市10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举办残疾人文化周、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残疾人平等融于社会生活。

重视残疾人文体人才培养选拔,踊跃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文体赛事,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上获得2金2银3铜好成绩;在全省第十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铜仁市选送的《青山忠魂》《梦中的妈妈》《新征程上的摇滚》等作品获优秀奖。

利用各级残联网站、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涉残政策法规,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好形势,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自信自立模范和扶残助残典型事迹,扩大了残疾人工作的社会政治影响,让崇德向善的人道主义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夯基固本,残联组织“三基”建设不断夯实

五年来,各级残联组织持续抓好残疾人基层组织、基本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以市(县、区)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残疾人专门协会为补充、村(社区 )残协为基础的残疾人组织网络,残联组织“三基”建设不断夯实。

1672025443711814.jpg

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自觉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袁丹阳、谭芳等11人获贵州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荐宣传活动百名“优秀残疾人工作者”称号。

县、乡两级残联相继完成换届工作,残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充实,残疾人工作基础进一步打牢。五大残疾人专门协会围绕残疾人工作全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在团结、教育、帮助残疾人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用凸显。

编辑:李桃红 校审:罗灿

初审:顾云爱 终审:罗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