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帮扶”到“助人”,沿河残疾人爱心协会让爱双向奔赴
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双目失明,或靠轮椅代步......却依旧穿梭于乡间助残活动中,他们因“大爱”结缘,为“大爱”行动。他们,就是沿河残疾人爱心协会的会员。
一片真心 凝聚爱的深度
因突发事故、患重大疾病等原因,10多人走进了西南仁博医院进行肢体康复,在进进出出的过程中,被开副食店的崔师伟和开盲人按摩店的刘万红知道了。在交谈过程中,刘万红和崔师伟了解到大家都经历了从正常行走到一朝致残所经历的自负自卑自信自立的过程。看着每天都阳光自信的“轮椅大队”,刘万红和崔师伟想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心理阴影、脱离困境的想法不谋而合。2024年5月15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残疾人爱心协会正式登记成立。协会除一名健全人士负责联络外,其余会员或视力残疾,或肢体残疾,或精神残疾等。沿河残疾人爱心协会理事长崔师伟说:“因为我自己就是个残疾人,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更有说服力,更能帮助残疾人走出困境。”
以身说教 传播爱的力度
爱心协会成员5人得知官舟镇集中村张松林于2002年11月突发意外,造成脊髓损伤,瘫痪在床20多年导致下肢完全变形、心理郁结后,便火速驱车10多公里赶往他家,与张松林进行面对面沟通,讲述自己致残、康复、创业、成家等过程中的点滴故事,鼓励他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爱心协会成员的轮番疏导下,张松林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团结街道,一名退伍老军人的80多岁母亲视力一级残疾,女儿也因家庭变故导致精神障碍。2024年9月24日,残疾人爱心协会4名下肢残疾会员和1名视力障碍会员敲响了大门,也许是队伍的特殊性触及到了女孩的内心,她主动帮助推轮椅、倒水、递板凳,双手合十不停躬身感谢。这一刻,或许敲开的不仅仅是家门,更是女孩早已紧锁的“心门”。
多方化缘 汇聚爱的热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残疾人爱心协会要长远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就不能仅靠爱心协会会员。协会会长刘万红、理事长崔师伟不怕冷眼,四处化缘,寻得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帮扶捐赠,为协会开展帮扶提供了物质保障。
2024年,贵州建工混凝土集团爱心人士曾宪才先生一次性捐5万元;助残日期间,县内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钱捐物2万余元,其中,官舟恒泰服装厂捐“爱心服”32套,网红“乡村嫂子”团队也加入接力。涓滴汇成河,让帮扶从“一时”走向“一直”。
走访慰问 传递爱的温度
协会在沿河县残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活动,希望将社会大爱传递,将爱心人士关心关怀送至困难残疾人心里,共同激发残疾人自强自立精神。
火灾无情,人间有爱。2024年,思源社区一易地移民搬迁户因电线起火导致房屋被烧,一家6口人中有两人是重度残疾人。得知该户情况后,残疾人爱心协会带上大米和食用油到家进行了慰问,鼓励他们尽早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端午节期间,协会走进思源、红旗、联桥等社区,为120名重度残疾人送去粽子;中秋佳节,协会为3个村86户重度残疾人送去大米和月饼,表达了对残疾人朋友的关心。在得知铜仁宏昕康新中医医院有困难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协会一行人便从沿河赶到碧江区对29名家庭困难的儿童进行了慰问。
协会会长刘万红:“从“受助”到“助人”,沿河残疾人爱心协会将始终坚守初心,奉献大爱,用爱心点燃残疾人朋友希望,把崎岖山路走成大道,坚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的路就永远向前”。
编辑:李桃红 校审:罗灿
初审:顾云爱 终审:刘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