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仁长:养猪“大佬”报桑梓

五月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山顶上,穿过山林间,照进了罗仁长的生猪饲养基地。每天起床后都要围绕基地走上一圈,罗仁长的心里才踏实,看着育肥室新进的260头母猪,个个膘肥体壮,他便乐呵呵地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罗仁长1975年5月出生于万山区黄道乡力坳村,初中毕业后为了谋生,他干过三轮车载客、修摩托车等苦活,后转而干起了卖摩托车、摩托车驾照培训、养牛、养猪等营生,日子虽然渐渐好了起来,但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愈发浓烈。

一次偶然的回乡,他坐在车上看着窗外“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地貌和正在躬耕庄稼的老人,不敢相信养育自己的家乡还是如此的贫瘠,得知区里正在开展“春晖行动”呼吁在外的游子回乡创业时,罗仁长心中的乡愁一下爆发出来,于是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毅然决然地回乡创业。

说干就干,2017年1月,罗仁长投入800万元在力坳村竹山冲创建了云飞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力坳村第一个助农产业。

“我们村没有什么产业。罗仁长回来后带着大家养猪挣钱,年底还有分红,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村支书刘洪芹感慨道。

罗仁长的云飞牧业生猪饲养基地坐落在竹山冲四方田山上,这里山青水绿,远离村民生活区,视野开阔,空气流动性强,占地12亩,有保育室和产房各2个,配怀室和产房室各1个,化验室和污水处理池各1个。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年出栏生猪可达6000头。

“我们将公司生产出来的小猪按成本发放给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养猪的群众,并提供技术指导、饲料和销售渠道,让他们自己饲养,卖出后的钱全归他们所有。”罗仁长介绍,公司在自身保持良好发展的同时,还通过这种“散户带动”模式,让群众参与进来,发展壮大生猪饲养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像我这样的情况,每个月还能在家门口拿到这么高的工资,以前想都不敢想。”力坳村的罗洪木因为身患残疾无法外出务工,生活十分拮据,罗仁长的养殖基地建起来后第一时间便想到了他,于是便联系他来到养殖场当起了饲养员。每个月拿4500块的工资,罗洪木的心里十分满足。

2017年至2020年间,云飞牧业生猪饲养公司与黄道乡31户建档立卡户签订了入股合同,每年年底,实现每户分红3000元。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公司目前还给全乡51户建档立卡户及2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分红,每户每年可分红800元。 

悠悠寸草心,游子故乡情。回乡数年的罗仁长不仅成了一个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情怀的企业家,也是力坳村的“春晖使者”。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为家乡疫情防控捐赠了多批次物资及1万元工作经费,为黄道乡卫生院捐赠了一台空调,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当地群众提供猪肉,确保防疫期间全乡猪肉的供给……

“疫情防控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能尽一份力是最好的。”罗仁长不仅出钱还出力,主动参与服务点值守,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查验“三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2020年和2021年的“六一”儿童节,罗仁长共为黄道乡小学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学习用品;2018年,罗仁长为高楼坪民族中学的一名学生送去5000元助学金……

细数罗仁长的捐赠清单,不难发现,这个年轻时努力想要走出大山的年轻人,却在42岁后重归故土,用实际行动表达着桑梓情怀。

致富不忘乡亲,真情回报社会,罗仁长的爱心之举,赢得了家乡父老乡亲的广泛赞誉。

“他不仅关心全村的产业发展,还心系本村孤寡老人和留守未成年人的生活,资助本村大学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安置村民就业……”说起罗仁长,大家都赞不绝口。

如今的罗仁长,是区政协委员,是力坳村委员,也是乡人大代表。身份越多,肩上的责任也越重。他表示,不仅要守好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更要乘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春风,为推动全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李桃红 校审:罗灿

初审:顾云爱 终审:罗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