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服务!沿河“精准把脉”保障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2020年,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如期完成减贫任务,从深度贫困迈向全面小康。

1660188001830727.jpg

  脱贫以来,沿河抓住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机遇,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摸清每一户的收入构成和支出情况,把脉服务,因户施策,帮助脱贫群众理清增收收入,制定增收计划,促进脱贫群众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项收入”不断增加,并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收入措施,切实解决脱贫人口收入负增长和增速缓慢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八月,即将告别夏日蝉鸣,气温依旧带着暑热。在该县沙子街道米溪村,驻村干部王星光照常来到帮扶户吴碧仙家,随手抄起小凳,和吴碧仙的女儿席柔聊起了最近的公招备考情况。

1660188036198326.jpg

  今年40多岁的吴碧仙,是村里的脱贫重点监测户,一家七口人,大儿子视力残疾,两个女儿已大学毕业,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家庭主要收入就靠吴碧仙家属冉汉林外出务工。

  原本村里还给吴碧仙家申请了三类低保,给她本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去年年底,本科毕业的席柔决定辞掉工作,回家专心备考公招。“虽然辞职回家备考,家里人也很支持,也不用像读书时候那样花大钱,小钱也还是要问家里要,心里压力还是有的。”席柔说,没想到自己回来几天,王星光就到家里走访,说村里差一个资料员,问她愿不愿去。

1660188067502932.jpg

  “虽然资料员一个月只有1800元的收入,却让自己不用再伸手问家里要钱了,在家准备考试更安心,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我们家的收入,村委会不仅为我妈妈安排有公益性岗位,还在县城餐馆帮忙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两份工作有2800多元收入。”席柔说,一直以来,王星光对她们家关怀备至,就像亲人一样,想方设法帮助为家里拓宽增收渠道。

  沿河县乡村振兴局派驻米溪村第一书记黄万文介绍,米溪村“三类人员”共有52户,由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实行包保,逐户“把脉”排查,找准“病根”,精准施策,针对性制定增收计划,促进脱贫人口收入不断增加,从而筑牢防返贫致贫底线。

  42岁的村民吴西官,家里两个孩子还在读书,他是一名泥水工,平时靠打零工为生,临时性务工难以支持家庭的开销。

  “得知他的情况后,我们通过‘以工代赈’方式,让吴西官到村里的建设项目上去务工。”黄万文说,目前,米溪村在打造市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村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颇多,正需要像吴西官这样的技术工,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

  “促进和保障脱贫人口收入增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工作,为助推脱贫人口增收,我们制定了干部进村入户‘把脉服务’助推脱贫人口增收活动方案,全县帮扶干部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存盲区、不留死角’要求,由帮扶干部逐户把脉,一户一策明确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何开余说。

编辑:李桃红 校审:罗灿

初审:顾云爱 终审:罗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