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加强”让残疾人在家免费适配辅助器具—碧江区“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实践

碧江区作为贵州省十二个“互联网+”辅助器服务模式试点区(县)之一,通过以培训、宣传、入户指导、安全使用“四个加强”为抓手,实践“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让残疾人在家即可免费适配辅助器具,深受残疾人朋友的好评。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让残疾人工作者熟悉掌握“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的申请流程。

举办“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培训班,对全区15个乡镇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培训会上请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刘楼一行指导授课,技术人员王吉恒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如何通过“互联网+”申请辅助器具。通过培训让残疾人工作者熟悉掌握“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的申请流程。

流程分为五步走。第一步,“互联网+”是指残疾人及监护人通过智能手机安装辅助器具适配(APP)平台,残疾人及监护人利用残疾人证号在APP上注册个人帐号,填写辅助器具需求;第二步,残疾人申请过后,各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通过APP平台查看残疾人申请信息,对符合要求的给予评估后并提交区残联送审;第三步,区残联审核。第四步,申请审核通过后,残疾人在APP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辅助器具产品、并完善相关信息(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并提交保存;第五步,中标的辅助器具供应商收到APP平台推送的残疾人申请的辅助器具信息后,及时把残疾人需求的辅助器具产品邮寄到残疾人家中。

image.png

(碧江区残联举办“互联网+”辅助器具适配业务技术培训班)

二是加强“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的知晓率。

一是利用残疾人重大节日如“全国助残日”、“全国特奥日”、“肢残人活动日”等活动开展“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宣传。

二是利用乡镇赶集日开展“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提高残疾人朋友对“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的知晓率。

三是加强入户指导,让有需求的残疾人通过安装辅助器具(APP)申请辅助器具,确保每一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全覆盖。

对全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进行调查摸底,对残疾人的基本状况、文化程度、年龄特征进行了解,各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结合文化程度、年龄大的状况加强入户指导申请,如残疾人及监护人家中没有智能手机,可以委托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给予申请。确保每一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全覆盖。

image.png

(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入户残疾人家中指导残疾人及监护人使用“互联网+”如何申请辅助器具)

四是加强辅助器具使用指导,确保残疾人安全使用辅助器具。

残疾人收到辅助器具后,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村(社区)专职委员及时入户残疾人家中指导残疾人如何使用辅助器具,确保残疾人安全使用辅助器具。

image.png

   (残疾人通过“互联网+”申请、收到的座厕椅、单拐)

image.png

(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入户残疾人家中指导残疾人及监护人使用护理床)

2024年,碧江区通过大力宣传及入户指导,已有102名残疾人通过“互联网+”申请辅助器具,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行器、洗浴椅、座厕椅、单拐、防疮褥垫、护理床等。截止8月9日,已有66名残疾人已收到辅助器具,其余36名残疾人申请的辅助器具正在配送之中。

“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模式的推广实施,一是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可以在家中申请辅助器具,让残疾人少跑路,数据多跑路;二是实施无纸化办公,节约成本;三是促进辅助器具服务更加便捷、规范、有效,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编辑:李桃红 校审:罗灿

初审:顾云爱 终审:罗会鹏